百分点科技
舆情分析,舆情热点
3月14日晚,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报道《南昌双汇生产车间乱象:服装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这一新闻发布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3月15日上午,“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话题热度最高排名第一。
“两微一抖”舆情声量占比近8成,“老坛酸菜”舆情助推舆论发酵
3月15日当天,#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相关话题活跃于微博、短视频、微信等各大社交媒体,网友多渠道传播助推话题热度升级。
舆情渠道分布图
3月15日白天,“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相关舆情呈下降趋势。但因“315晚会”曝光老坛酸菜生产环境问题,方便面品牌被卷入舆情漩涡,作为常见的泡面“搭档”,“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相关舆情也再次抬升,相关舆情声量于3月16日达到峰值。
由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分析的词云图可以看出,双汇相关舆情信息里,“老坛酸菜”、“康师傅”、“食品安全”等是消费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双汇回应:否认→撤稿→致歉
3月14日晚,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曝光双汇生产车间乱象后,双汇方面当晚并未回应。3月15日日间,河南双汇前后经@九派新闻、@时代财经、@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回应称媒体曝光内容“与事实不符”,“已经撤稿”,“当地部门对南昌双汇进行现场检查,企业管理规范,产品合格”。同时,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在百家号发布的《3·15特别报道:南昌双汇生产车间乱象:服装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链接已失效,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上传的节目视频《都市现场20220314》缺失双汇事件片段。双汇以上回应被网友诟病“死不认账”,但相关回应新闻未大范围发酵。
虽然双汇极力否认,还想拉监管部门背书(双汇发展公共关系中心工作人员曾回应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对南昌双汇进行现场检查,企业管理规范,产品合格”),但相关事件也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3月15日当天双汇发展股价盘中跌停,在业内看来,目前双汇发展业绩整体下滑,南昌双汇事件会对双汇的品牌、渠道销售都产生负面影响,也是“雪上加霜”。3月15日晚8点,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在双汇发展官网发布《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关于相关媒体报道内容的声明》,公司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向广大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致以真诚的歉意。
网友态度:食品安全大于天,期待天天315
多个国民级品牌接连被曝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受到冲击。部分网友调侃自己“爱吃老坛酸菜方便面配双汇,妥妥大冤种”。大部分网友对于企业的道歉已经“免疫”,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期待天天“315”。还有小部分网友称双汇已是美国企业,不再可信。
媒体评论:行业头部企业本应是行业表率,监管力度待加强
发表评论的媒体均对行业头部企业出现“脏乱差”的问题表示“惊讶”,认为行业头部企业应做好表率,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常态化监管和处罚力度,按法严惩。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此前,双汇创始人曾被儿子爆出多宗罪,部分媒体关注隐藏在“宫斗剧”背后双汇的业务困局和转型压力。
舆情点评:
舆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敏感度更高,容忍度更低。尤其是在消费者心中有强烈的“国民”印象的食品品牌,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感受到的“背叛感”也更加深刻,舆论反弹更加猛烈。双汇的官网上写明双汇确立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与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但实际执行上不尽人意,双汇食品安全问题频现:
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2年5月,网曝双汇肋排烫出蛆虫,双汇回应:肋排出厂检验合格;
2018年8月,双汇发展第一次被爆出旗下生猪感染非洲猪瘟;
2018年10月,“双汇”废弃香肠在台疑检出非洲猪瘟病毒,双汇回应:加工过程可杀死病毒;
2019年3月,网友爆料“双汇火腿肠吃出多只活虫,厂家赔偿100元”。
被媒体曝光以后,双汇第一反应是否认并撤稿,如此公关手段让消费者看不到诚意,只会让消费者更加寒心。双汇若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提出解决措施,对消费者做出补偿,尽量留下“诚信负责”、“售后有保障”的正面印象,或能一定程度上抵消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挽回企业形象。食安问题频繁出现,加上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内斗”事件,双汇的品牌形象已受到一定损害,企业口碑若不及时修复,或进一步恶化直至坍塌。
声明:本文由百分点舆情分析团队撰写,数据来源于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如需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