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点科技
舆情分级,预警机制,舆情识别
上一篇文章内容,我们分别从舆论时效性、舆情双面性、信息的真实性这三个关键点跟大家分享了面对突然舆情的紧急应对方式。那么,接下来百分点科技继续跟广大读者从以下三个关键词对突发网络舆情该如何处理展开探讨,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关键点四:多次主动发布舆情信息相关情况,避免工作被动
舆情发生后,公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如果在应对时反复变化,公众得不到确实可靠的回复,舆情就容易升级。在发布的信息中,前后数据不一致,对同一问题的解释前后矛盾,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说法,这些都会让公众感到困惑,无法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而质疑有关部门的工作能力。
要注意做好各部门、各责任人的统筹协调工作,多次主动发布舆情事件的最新调查情况,回应公众关切,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官方声明中,同时,明确固定的信息发布人、发布时间和发布渠道,统一数据和来源,对同一问题的解释说明应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如果有变化,应公开坦诚向公众说明原因。对于需要时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尽快给出结论的问题,应明确相关工作的时间节点,有序发布阶段性信息,稳定公众预期,化被动为主动。
关键点五:面向公众进行回应、声明时避免套话、官话
在做回应时,对公众打官腔、讲套话,陈词滥调多,发布信息或回答公众问题时语气生硬,对待公众询问不耐烦,态度蛮横,一方面会显得回应浮夸不真诚,高高在上,容易造成网民的对立情绪,引发公众反感,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群众,造成对声明或者调查结果的错误解读,甚至会引发次生舆情。
在对舆情信息进行回应时,语言应尽量平实、生动、质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通俗易懂,不讲官话、套话,不讲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把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让公众听得懂、听的明白,自然能够赢得公众信任。
关键点六:切忌勿对内包庇,对外推卸责任
网络舆情工作,一定要做到及时的实事求是的回应,不能有愚忠式或护犊式的心态。在舆情工作中,由于护内心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盲目捍卫,做赤裸裸的包庇,而简单回应、藏头露尾、漏洞百出,最终陷入被动境地,无法收场,导致公信力受损。
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愿负责,想尽办法推卸责任,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推诿扯皮,或者过分强调符合程序要求,而不注重办实事、求实效,或者找临时工背锅,这样的做法使得网民感到被糊弄,容易激起更大范围的民意反弹,进而导致丧失官方话语权。
以上是百分点科技为各位带来的相关内容介绍。(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处理)